网站地图
滨海快讯
首页 · 滨海快讯 · 详细内容
滨海快讯
【滨海校史故事】张涛:愿为浪花助波澜
作者:[] 来源:[] 浏览:[7124] 时间:2017/10/14


张涛,1959年7月出生,山东省即墨市人,青岛滨海学院创始人之一,曾任学院后勤处处长,现任学校党委纪委书记兼党办、校办主任。曾获得“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民办教育先进个人”、“山东省教育厅纪检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一、滨海结缘,砥砺前行


1992年,国家的发展处于改革浪潮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念深入人心,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步伐逐渐加快。张涛书记在得知其高中老师韩方希校长要创办山东省建国后第一所私立学校的消息后,张涛毅然辞去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了“滨海”创办的队伍,融入“滨海”,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在学校创办初期,他担任后勤处主任,为学校的物资、生活、维修等后勤保障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涛书记一直认为韩校长是一位做事执着、勇于创新的教育家。韩校长想干的事情,即使困难再大,也要千方百计地干下去。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下,关于民办学校创办的支持力度还不是很大,大部分人对民办教育是有偏见的。但是,有这样的领导,张涛书记感觉心里十分踏实,内心一直认为能够跟随这样有胸怀、志向远大的领导干,事业一定能成功,也一定能够发展壮大。

初到滨海,张涛书记一直负责后勤工作。说是后勤,其实算上张涛书记自己总共就两个人,却要负责三、四百人的生活后勤保障工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1992年9月,学校成立的第一年新校舍还没有建成,韩校长给了张涛书记1000元钱让他去当时的即墨市南泉镇北海舰队的军营去筹建校舍。军营的位置比较偏远,离南泉镇还有很远一段路,距离市中心就更远了,足有四五十里路,而且当时交通又极不方便,寄一封信,打一个电话都要到镇里。那个时候,张涛书记几乎天天奔波在学校、镇里和市里之间,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就是他全部的交通工具。为了及时购置日常教学和生活用品,张涛书记每天都起早贪黑,常常是披星戴月去市里采购,为了买到点便宜货,每天要跑遍市里所有的市场。赶上刮大风下大雨,就只能是一身水一身泥地推着自行车行走在泥泞的土路上。

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办学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张涛书记在担任后勤处处长时,责任就更大了,辛苦也常伴随其左右。南校区的第一栋学生宿舍楼刚竣工的时候,由于工程质量等原因,楼上厕所经常堵塞。每次堵塞后,他都得带着手下两名员工去疏通。每当挖开化粪池管道,把堵塞物取出时,巨大的压力都会使粪水喷涌而出,喷得他们满脸、满身污秽不堪。夏天还好些,一到冬季,天寒地冻,每次挖化粪池,都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建校初期学校资金紧张,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为了给学校尽可能节省一点资金,凡是自己能动手干的活,能自己办的事他们都自己干。暖气管道的铺设与焊接、路灯的制作、室内灯具的安装、通信线路的架设等等,都饱含着他们辛勤的汗水。但是,当他们看到自己辛勤劳动换来的成果时,所有的疲惫都不值一提了。

张涛书记认为,从征地到招兵买马,学校从一所私立的职业高中历经25年的风雨洗礼发展到现在的本科高校,是真的超出他原本预想的。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对民办教育发展的大力支持、韩校长办学思路的清晰以及各位同仁和学生的努力,滨海能有今天,是所有滨海人功劳。


二、动人故事,彰显精神


张涛书记犹记得新校舍建成后的第二年初,他带着学校仅有的一台大头车,从黄岛去即墨市市场采购学校新学期所用的物品。清晨就匆忙上路,在即墨市场整整采购了一天,满载而归地返回学校。但是,由于大头车也是终日劳作,黑天白日都难得休息,刚走出即墨市它就“罢工”了——机车水箱里的水总是开锅,走几步就停下来等它冷却,走一段就得四处找水给它补充。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三个小时的路,他们走了一个晚上。整晚他们没合一次眼,没吃一口饭。天亮了,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终于返回了学校。到了学校后,极度的疲惫和困倦让他们再也提不起一点精神,没有卸车便昏昏沉沉地睡去。

那天早上,师生都急等着用这些物品,一向管理严格的韩校长看到还没卸车,派人把张涛书记从睡梦中叫醒,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狠狠地批评了他。一下子,委屈、无奈、失落、遗憾盈满张涛书记的心头,他心想,我们这么辛苦,没有得到表扬不说,还要挨这么严厉的批评,也太让人寒心了吧。于是眼含热泪脱口而出:“校长,我不想干了,也干不了。”此话一出,韩校长愣了,张涛书记也愣了。随后张涛书记认真地给韩校长写了检讨。他认为,这点委屈,这点挫折算得了什么?何况韩校长又不知情。为了心中那个美梦,那份共同的追求,再大的委屈,再大的挫折,他也必须经受,也能够经受。当然,校长在了解事情经过后也对张涛书记给予理解和鼓励,让张涛书记又坚定了信心:作为滨海人,一生无怨无悔。

对于滨海,张涛书记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远远超过了对于家庭的投入。从一进校门就像车上了高速路一样,停不下来。因为这是一份良心工作,要投入自己的真感情。1992年,那个时候交通工具、公交车是比较少的,打个电话都要先从营地上接通北海舰队的总机,然后再给转到地方个人上。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是不允许打电话的。那一年寒假,他和李珍昌书记跑了10多华里的路,去找大客车准备接送学生回家,天下着大雪,他们找了很多地方,终于找到了一辆大客车。晚上9点,他们才在大雪中推着自行车回到学校。到宿舍后,发现身上衣服都结了一层冰,裤子湿到了脚脖子以上,但是他们一点怨言都没有,是心甘情愿的,那个时候他们就只有一个理念,就是要投身民办教育,跟着韩校长齐心协力真正在这个领域干出一番事业。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凝练成的品质,也正是体现了我校的开拓勤奋、自立自强的校训理念,并一直持续到现在。

1993年,学校整体搬到现在的校舍后,条件越来越好,那个时候他们将南泉校舍的旧瓦片、木料、还有韩校长从青岛批发市场买回的旧塑钢窗拉到新校区,学生和老师不管晚上多晚都是一起帮着卸车。那个时候校舍基建的挖掘工作、回填工作都是师生们一起完成的。92级、93级、94级的这三届学生是最有感触的,校庆开校友座谈会的时候,他们纷纷表示,如果没有那时候的创业思想和埋头肯干,也不会拥有现在这样的成绩,所以他们是出力最多的也是感情最深的。

但是在信访投诉中,现在的学生对于跑操的问题、早晚自习的问题提出了很大的异议,其实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是要让学生真正明白落脚点在哪,是真正为学生好,让学生受益。让学生了解我们滨海学院的老师上班五天半制的时间缘由是什么?这恰恰表明了所有的学生管理人员和教师要付出这么多的努力,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和时间是要让学生能多学点知识,要学会做人,这样毕业后才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人的指导思想有左中右,有很多的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个性化,现在这个阶段有些学生是不认可严格管理的,可能几十年后这些反对的学生在社会闯荡后,才会真正地醒悟过来,明白当时学校的一片苦心,是真正的为了自己,让自己受益。


三、展望未来,优良传承


2016年,是学校发展再次飞跃的一年。山东首座军民融合大医院—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开工奠基暨大珠山校区揭牌仪式在2016年11月23日隆重举行。通过24年的发展,我们学校进入了第三次创业阶段,它不同于第一次、第二次,而是一次质的提高,从科研团队建设方面来看,学校大力引进高水平的老师与科研骨干力量,打造自己的附属医院,这是建设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的前提,是真正的为教学科研服务,为人民群众造福的一项重要事业。

在本科评估上,我们学校是一步一个层次、一步一个脚印。不论是师资队伍建设,还是招生录取分数,在硬件和软件的发展方面都是非常稳健的,在百年名校的建设方面,按照现在的发展模式来看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我们的基础打得非常牢固,我们在做每一项事业时,在决策时,都会经过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充分论证和充分考虑。医院在建设的时候,社会上、学校里也发出过不同的声音,存在不同的看法,建个医院不容易,管理好医院更不容易。张涛书记认为,附属医院的发展是我校医学院发展的一个希望,医院发展好了,就会带动我们医学院的发展,也会促进整个滨海学院的发展,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在民办高校的体制下,学校的用人理念是人人唯才,不是论资排辈,这样的理念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我们学校在招聘教师时,不管你是什么职称还是什么资历,在滨海都是从头开始的,看你真正的能力,以能力来胜任工作,这在很多公办体系院校是无法解决的问题。正因为这样,需要年轻的老师有更高的水平。年轻老师在接受新事物方面比较快,因此给年轻教师的挑战也是很大。他希望年轻教师在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的同时,也要适应我们学校的发展。在学历上和教学科研水平上要有所提升,这样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否则就会被淘汰。当然我们的老师也是很可贵的,从这些年科研项目的申报,还有获奖的情况来看,老师们的水平也在逐年提高。我们要建设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真正的成为一所百年名校,建成滨大,这需要全体领导、教师、学生的奋斗、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这个目标。